第三版:响沙总第459期 >2024-04-18编印

达拉特大地笔记(连载二)
刊发日期:2024-04-18 阅读次数: 作者:刘建光 王忠厚

微信截图_20240418161703.png

       (五)

       达拉特旗是一座风光无限、绿色崛起的多能之城,是光伏、风能、绿能涌动的地方,已成黄河几字弯里的明信片。从柴登草原向南,穿过“锁边林”进入库布其沙漠,346万块蓝色光伏板在库布其沙漠绵延起伏,如阵阵波涛,在漫漫沙海中涌动成3000万平方米的“光伏海洋”。人站在高高的观景塔上,一匹光伏板“骏马”图进入眼帘,壮观、雄伟、奇崛,在库布其大漠上形成一个独特的造型。这张“骏马”图,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最大的光伏板图形电站——“骏马”电站。在国家大政策的鼓励下,光伏项目纷至沓来。光伏不仅可以发电,照亮黑色的夜空,点缀梦想的光环,在光伏板下还可以种植药材、牧草、红枣。春来发万枝的绿意盎然,替代了稀疏的柠条、沙柳、灯香、沙蓬、芦苇、沙棒、沙冬青、羊柴……游客可尽情欣赏“金沙蓝海绿洲”的美景,还能饱览阳光背后的二次产能,采撷原生态的“红沙果”。

       2023年12月29日,年底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达拉特库布其沙漠光伏、风能成果捷报传来,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库布其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一期光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20亿千瓦时项目在达拉特旗全容量并网发电,这个项目是我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项目开工建设仅一年时间,就建成了集绿色发电、沙漠治理、生态修复、沙漠农业、休闲旅游“五位一体”的立体绿色生态系统和防风固沙的立体生态屏障,项目建设跑出了“达拉特加速度”。同时传来喜讯的还有,普汇满金3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正式并网,成为内蒙古首个采用200米别叶轮并网投运的风电项目。该项目年发绿电超1亿千瓦时,与燃煤电厂相比,年可节约标准煤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8万吨。截至2024年1月,达拉特旗已建成风电项目8个,装机规模33万千瓦,在建和已获批风电项目3个,装机规模447.5万千瓦,风力发电量达5亿千瓦时。走进蒙泰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高负荷项目区,只见一台台风电机组傲然矗立,迎着冬日的凛冽寒风轻盈旋舞。该项目总装机容量50兆瓦,共安装10台单机容量5兆瓦风电机组,新建1座110千伏升压站及相应配套装置,通过自建27公里输电线路,接入鄂尔多斯市蒙泰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变电站,实现了高耗能用电负荷绿电化,唱响了生态壮企之歌。与此同时,总投资861亿元的全球最大规模的800万千瓦“沙戈荒”风光基地项目,也在达拉特旗开工建设。在光伏治沙项目中,达拉特旗按照“光伏+治沙”协同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高质量建设企业防沙治沙示范基地,和已建成的达拉特旗100万千瓦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以及年可提供光伏清洁电能20亿千瓦时的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的超大型光伏项目,构成了达拉特库布其沙漠治沙发电的新篇章,对苍茫浑黄的库布其大漠一剑封喉,创造了备受瞩目的鄂尔多斯绿色奇迹。而新近开始建设的中国三峡1600万千瓦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中国华能1600万千瓦风光火储大基地等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一项项光伏、风能、绿能项目如雨后春笋落户于库布其,使整个库布其变成绿能覆盖的基地,既有效治理了风沙源,让沙漠变成沙地,让沙地变成草原抑或绿能工业基地,让天空变得更蓝,水流变得更清澈。如果说,库布其大漠每一个光伏、风能工程,是一条大河的支流,那么随着项目工程的陆续建成,一条又一条支流汇入大河之中,必将使这条河流奔腾激越,河流必将使两岸氤氲缭绕、稻谷飘香、天地壮观。

       我在一次次深入库布其大漠之后,大漠的绿色总是在我脑海萦绕徘徊,情感之水随之澎湃激扬、溃坝决堤。为此,我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库布其诉说》的歌词:

       银肯敖包传来马背牧歌,

       绿风把库布其轻轻抚摸。

       当年梁畔扬沙的情哥哥,

       豁牙露齿岁月已蹉跎。

       曾经风卷沙扬泪蛋蛋流,

       如今绿色飘逸星河闪烁。

       光伏万顷放歌西北风,

       响沙湾里喊起大漠歌。

       敖包山眺望苍茫大地,

       大雁飞来花开花又落。

       银肯敖包唱起漫瀚情歌 ,

       驼背上滑落梦中的小河。

       当年沟里招手的情妹妹,

       已是白发苍苍老太婆。

       甩开膀子沙海开大船,

       披星戴月挥汗播绿色。

       月牙湖上捧起水中月,

       恩格贝的绿色映长河 。

       敖包山眺望苍茫大地,

       大雁飞来花开花又落。

        (六)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其职责和使命的,一条河流也是如此。走出绿涛涌动、光伏瀚海如潮的库布其,向北眺望就是大黄河。再向北望去,阴山山脉、乌拉山段山峰把我们的视线切割开来,目光收缩、视角放低,眼底的黄河迤逦婉转向东流去,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缱绻旖旎的壮美画面。阴山下的敕勒川,因一首民歌《敕勒歌》而名扬天下。其实,从敕勒川南下过了黄河,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的达拉滩,不仅芦苇浩荡、牛羊遍地,还更有激情、神采和意蕴,不仅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苍茫雄阔,还有“打鱼划划渡口船,鱼米之乡达拉滩;吉格斯太到乌兰,海海漫漫米粮川”的沃野平畴。美丽富庶的达拉滩,位于黄河左冲右突形成的几字弯的襟怀里,这里孕育着200万亩肥沃的大田园,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慷慨激昂地唱着:“几字弯弯大黄河,春来花开千万朵,香飘万里我的米粮川,炒米奶茶迎宾客……”。

       黄河几字弯怀抱里的达拉滩,水资源富集,有东西逶迤绵长的黄河,有从鄂尔多斯高原脊线自南向北飞流直下的十大孔兑,这十大孔兑作为黄河的支流,携带着饱满、滚烫的热情,活蹦乱跳地向达拉滩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水源,地下水、地表水、黄河水“三水”相拥,为活力四射的达拉滩输送营养,因此,达拉滩也在各个时期充当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角色。特别是我们身边的母亲河,从东至西,一座座扬水站像一根根纵横交错的乳管,把乳汁一样的黄河水,吮吸在毛细血管一样的干渠里,营养液一样的黄河水,输入一片片平展展的农田,养育着农作物,也助推着达拉特的腾飞和崛起,连续20年粮食生产连年喜获丰收,年均增长3%以上,2023年底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7亿斤大关。

       在达拉特这片热土上,时有引起轰动的人物闪亮登场。远的不说,就在1973年的春风刚刚吹向北方大地,把达拉特河流湖泊吹皱了的时候,达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湾大队的妇女赵丑女,感觉本村好多户子居住分散,已经五十多岁的她,每天跟随大伙儿集体出工要跑很多冤枉路,耽误时间不说,还感到力所不及。于是她向生产队提出申请,要求承包耕种她家附近的一块儿沙梁地。生产队出于照顾答应了她的请求,把离她家最近的14亩土地以及两台水车、一头骡子交给了她。从此,她起早贪黑侍弄庄稼,平地、播种、锄搂、浇水、施肥,因时因地制宜,吃饱喝足的庄稼揠苗般疯长。秋后算账,康家湾集体土地每亩只收了五百来斤粮食,而赵丑女耕种的土地,粮食亩产却上了千斤。她一个人就向队里上交了一万多斤粮食。而赵丑女家的人均收入,也比别的社员家高出了几倍。她成为吹响鄂尔多斯“包产到户”农村改革号角的第一人。

        风从黄河几字弯来。进入21世纪以来,达拉特旗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开展1万亩盐碱化耕地综合利用示范,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4万亩;新建设施农业4735亩,已建成德农、鲜农、世轩、晶澳、蒙根花等设施农业园区12处,品牌农业彰显威力。其中,回乡创业青年王世荣全身心致力于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成立了世轩农业示范园区,走出了一条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公司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龙头企业”“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及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荣誉。园区现有大棚日光温室63栋,玻璃智能温室1栋,目前主要种植羊肚菌、雪菊、蓝莓、草莓及各种蔬菜。世轩农业园区联合林原村8家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组织模式,成立了林原村蔬菜产业化联合体。该联合体以规模化经营为依托,通过分工协作,以“资产返租、保价收购”等多元化利益联结模式,将蔬菜协会、农产品经纪人、菜农、企业有机关联形成利益共同体,打造绿色蔬菜输出基地,带动120户农民实现增收。世轩农业示范园区现已成为达拉特旗关工委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达拉特旗五老关爱园和达拉特旗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技示范园。世轩农业园区作为中小学生实训教育基地,内容丰富,构思精巧,里面蕴含的农耕文化让人印象深刻,让弄不明白什么是韭菜,什么是野草的城里孩子们,知道了春华秋实、夏蝉冬雪的变幻轮回,年接待包头、鄂尔多斯市的中小学生达五万人次以上。

       不仅如此,达拉特旗在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上也阔步前行,不仅耕地没有减少,而且质量在稳步提升。在经营模式、品牌创新上不断突破,竞速、高度在不断加快和攀升。在农村青壮年外出进城,分散经营进入困境的境况下,达拉特旗果断采取“抽刀断水”之法,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统种共富”的土地合作经营模式,让农业生产找到了“源头活水”和 “站前广场”。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侯家营子村官牛犋南社,在“统种共富”土地合作模式下,大部分社员已不用下地劳动,反而收入在不断增加。“我们一年到头连地里都不用去,就能分红。”74岁的村民刘二兵说。2022年,刘二兵全家6口人土地分红10.8万元,比自己耕种土地收入还多。2019年4月,官牛犋南社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引领下成立土地合作社,110户农民全部自愿以土地入股,对全社3000多亩耕地进行合作化经营。大家选出6位社员负责种地,每人年工资2万元。每年年初,合作社召开成员大会协商确定种植品种;然后,利用大型机械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实现生产流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秋季,由订单龙头企业统一收购。此前自己种地投入大,效益提高难,多数人把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收入有限。现在,“新集体”农资统一按批发价购进,田间管理与销售统一运作,层层降低成本。2019年,该社281人人均土地分红达到11300元。此后,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种植结构,2020年人均土地分红增加至12000元,2021年增至14700元,2022年增至18000元。同时,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或打工,或从事畜禽养殖及其他副业,整体收入水涨船高。2022年,官牛犋南社人均纯收入由2021年的2.8万元增加到3万元,比全旗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5180元、比全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4766元,2023年的收入达到3.2万元,比上一年提高2000元。

       侯家营子村官牛犋南社的成功实践,只是达拉特大地“党建引领,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探索实践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全旗各地普遍行动起来,向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要效益、出成果。达拉特旗已经全域推行“党建引领,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以集中连片经营推动乡村全域振兴,通过村党组织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抓、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干、政策激励引导助推等举措,变“小田”为“大田”,实现土地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全旗推广“统种共富”等新型土地合作经营面积达75万亩,直接带动6万农牧民增收,全旗132个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

       当我们驱车从旗政府所在地树林召向东西两翼进发,不管走到哪个镇哪个村,种植和经营模式的根本变革都会让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七)

       地处黄河几字弯的达拉特旗,因有着巨大潜力和地理优势,农村精品乡村旅游也风生水起、独具特色,名人、名品效应凸显。树林召镇获评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镇”。树林召镇的东海心村以“大树湾黄河鱼”品牌闻名内蒙古西部地区。这个村从1980年开始,利用盐碱地和盐碱荒滩发展淡水养鱼,养出的黄河鱼因柔嫩、味鲜、无污染而享誉周边。2002年12月,东海心村注册了“大树湾黄河鲤鱼”品牌,名气和销售激流勇进,随之一连串耀眼的光环纷至沓来。2003年度,“大树湾黄河鲤鱼”品牌被评为鄂尔多斯市知名品牌;2004年,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全区优秀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奖;2007年,东海心村被确定为鄂尔多斯市“农家乐”旅游示范点;2008年,东海心村被确定为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高效养殖示范片,并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现在东海心村共有养鱼户108户,养鱼水面达2800亩,年产鲜鱼140万斤。每到深秋时节,物美价廉的稻田蟹、南美对虾开始上市,量大味鲜,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佳肴,养殖水产品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国家丙级旅游民宿”兴昌渔村,是东海心的村中之村,它是一座以打造“大树湾黄河鲤鱼文化”为主题,集黄河鱼美食餐饮、垂钓休闲、时蔬采摘、河池花田采风、乡风民俗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之大成,在用原生态黄河水养鱼的前提下,拓展了黄河鱼农家乐家庭旅游等项目。2013年,兴昌渔村被内蒙古自治区评选为五星级农家乐旅游区,2015年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兴昌客栈和兴昌乐园,渔村田园湖水交相辉映,是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塞北式的“桃花源”。

       东海心村乐筑北纬40°沿黄驿站与赵大剪乡村记事剪纸博物馆一脉相连,前有博物馆,后连乐筑北纬40°沿黄驿站,构建起黄河几字弯里具有独特风情的姊妹篇。乐筑北纬40°沿黄驿站占地面积宽大,有水景别墅、风情木屋、中式四合院等多种风格建筑,这些小桥流水下的田园农庄,是集文化传承、培训拓展、商务会议、休闲度假、中医养生以及食、住、娱乐、绿色生活于一体,是呼、包、鄂地区最具特色的综合旅游度假村之一。

       走进赵大剪乡村记事剪纸博物馆,一种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展厅里挂满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花鸟草虫等品类繁多的剪纸作品,置身其间,如同走进了一条艺术长廊,让人耳目一新。剪纸博物馆创始人赵美玲女士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她从事剪纸创作三十余年,孜孜以求,成果丰硕。2011年以来,她先后被内蒙古书画协会、内蒙古文化厅授予“优秀艺术家”称号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已成为享誉内蒙古西部的民间剪纸艺人,赵大剪乡村记事剪纸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与中小学生学习品鉴人数在五万人以上。她耗费巨大心血,创作完成的《上下五千年》系列剪纸作品,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兼具故事性和艺术性,给人一种穿越几千年历史长空的艺术享受。她创作了《建党百年百图》剪纸,在达拉特旗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巡展,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赵大剪乡村记事剪纸博物馆也已成为达拉特旗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被评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树林召镇的林原村根据村庄的自然形态,注重村庄和环境相互融合,根据乡村整体风貌,农房院落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理念,体现浓郁的黄河风情和乡村要素,深层次挖掘了村庄文化元素,提升了村庄的文化内涵,获得了“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家乐特色村”称号。其中的乡村旅游民俗基地——栋房花烛院最具代表性和民俗特色,始建于1976年,是砖木结构的民居。因其时正值新农村规划时期,房屋都是成排成栋建设,“栋房”之名由此而来,巧借“洞房花烛”的朦胧、谐趣,让人内心隐隐产生一种美好的遐想。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四十年前农村的生活场景,还可以亲自体验观故乡景、尝农家饭、住花烛院的特色乡村文化生活,体验和触摸意趣盎然、离情别绪的乡愁滋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