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生机勃发、绿意盎然的季节,达拉特人以不同方式遇见非遗、传承精粹,犹如开启了跨越时空的对话、邂逅了通达心灵的浪漫。
在昭君镇中心小学,孩子们正沉浸在“希鲁格道”的艺术氛围中。该镇柴登嘎查乡贤能人郁深海老师受邀前来,为孩子们带来了这一别开生面的非遗课堂。同学们在练习发音、认真跟唱的同时,似乎感受到了“希鲁格道”这种古老的蒙古族长调歌曲的独特韵味,那浓郁的蒙古民族生活气息、民俗民风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仿佛扑面而来,让人与辽阔的草原、宽厚的胸膛、豁达的心灵以及对生活生命的无限热爱直接撞个满怀……“这么好的民族艺术,当然是咱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一定要加以保护和传承!”学校师生们不由感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生活文化实践,是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是凝聚中华民族人心的精神纽带。要重视并利用非遗具有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源禀赋,在润物细无声的传承实践和创新融合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这样的共识,达拉特旗的非遗课堂在这个全新的春天姹紫嫣红,遍地开花。
在工业街道北大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辖区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起了非遗泥塑的制作技艺。揉、捏、切、贴、搓,孩子们学得有板有眼。终于,一件件生动鲜活的泥塑作品“红石榴”在小朋友们手中相继诞生。活动最后,当老师组织小朋友们将捏制好的红石榴摆放在自制的中国地图上,意味着56个民族都是祖国母亲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弟兄姐妹,都要爱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家,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便潜移默化深植在每个孩子心田。
在工业街道石化社区,昭君街道泰兴社区、南干社区、兴建社区,居民朋友们认识了解了“指尖非遗”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并在学习制作中感受到了它的神奇魅力。
掐丝珐琅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故又称为景泰蓝,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活动现场,大家在非遗传承人姬敏老师的讲解示范带领下,经过绘图、掐丝、填釉等多道工序,潜心用铜丝作画,凝神灌注珐琅釉,在弯弯绕绕和涂涂抹抹间感受到了掐丝珐琅的艺术风格和历史古韵,不得不慨叹古人的艺术审美和创造智慧。手捧着自己精心制作的掐丝珐琅“处女作”,大家久久地端详着、欣赏着,虽然不免显得笨拙和粗陋,但他们的惊喜和赞叹都那么真切,对这种原本陌生的艺术形式的喜爱和接纳都那么真切。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推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资源。遇见非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辖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也为居家妇女提供了学习技能、灵活就业的机会。达拉特旗各街道、社区正在通过“非遗体验+技能培训+灵活就业”模式,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力求为辖区无业女性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助她们实现人生精彩。
“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嘎查村社区、进景区、进校园等活动,以此浸润人心。”旗委的决策部署,为全旗的行动实践提供了遵循,让非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丰盈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