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响沙总第469期 >2024-07-04编印

再续“当兵梦”
刊发日期:2024-07-04 阅读次数: 作者:段飞龙

再续当兵梦.jpg

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照亮我们的强国之路。

今年五月,我作为一名退役三十年的老兵,积极响应当地人民武装部的号召,参加了民兵军训,这也让知天命的我“二次入伍”,重圆“当兵梦”。

这次训练的内容主要是队列、射击和心理攻防训练,还有结合一些紧急救援知识的学习。第一天训练的是军姿、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以及齐步走和跑步走等基本内容。虽然时间不长,但非常有意义,让我这个老兵,又重回训练场,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将回忆拉回到自己当兵入伍的那些岁月。

穿上橄榄绿,参加民兵军训,进入绿色的军营,一种遥远又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一切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一个个画面在脑海中浮现,曾经的我,身着军装,踏上那片充满热血的土地,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军旅生涯,当年军训中的酸甜苦辣至今仍历历在目。

时过境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干部,我又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民兵军事训练。民兵训练很苦,每天顶着烈日苦练,三点一线,枯燥无味。但一想到我们的人民子弟兵站岗放哨,摸爬滚打,日日夜夜守卫着祖国的安宁是多么不易,我就浑身充满了力量。

在这次军训中,我既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又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军事素质,让我更有勇气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压力。燃烧的永远是热血,不朽的永远是信念。

当兵是我从小的梦想,我特别向往军营,特别想当一名好兵,当一名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服务的兵。

1994年12月1日,我在青海省武警部队入伍,1997年12月份退伍。1996年,也就是我当兵入伍的第二年,部队和青海省电影制片厂在驻地牦牛沟拍摄影片《草山械斗》,影片反映的是当地金滩乡和银滩乡牧民多年来因草场纠纷互斗,公安干警与武警部队妥善处置平息的故事。就是因为那次拍摄,部队错把催泪弹投射成防雹弹,我和另外五名战友意外被炸伤,我的右小腿被弹片炸得血肉模糊,有60多处小孔,其中一处深达4毫米,一处伤口长达5公分,且伤口处血肉模糊,鞋、裤子、内裤都炸出了好多洞,衣服都被烧焦了。在危急时刻,我没有考虑自己的伤势,首先想到的是抢救战友,把战友一个个背上了救护车,随后我也因失血过多晕倒了。

住院期间,支队长带领副支队、参谋长、政治处主任等前来看我,战友们轮流为我打饭,陪我聊天,给我做思想工作,百般照顾,使伤口愈合很快,让我深深地感到了部队大家庭带来的温暖。

我的腿部炸伤,一直隐瞒着父母,直到一年后我回家探亲,在洗脚时,被细心的母亲发现腿部留下的多处疤痕,母亲流泪了,一向耿直的父亲也流泪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青藏高原海拔高,常年积雪,我努力克服高原艰苦、恶劣的条件,先后做过机动训练标兵、新闻报道员和放映员。我和战友常年到偏远的连队放电影,有时遇上雪天封路,一走就是20多天,高原山高路陡,路上车辆抛锚是常有的事,遇上这种情况,我就肩扛放映机,总能准时无误地让战友们收看上影片。

在部队,我经常帮助身边的战友和困难群众。1996年,我得知家乡地震,带头捐出了自己一个月的津贴费,还为家乡地震办写了慰问信,表达了一名战士关心家乡的情怀。一次,我在探亲途中,遇到两名甘肃籍农民工无路费回家过春节,就把平时省吃俭用的50元津贴费递到了农民工手中。战友唐少保是孤儿,在部队情绪十分低落,我主动和他交朋友,每年还为他的爷爷悄悄寄去生活费。

在部队,因工作表现突出,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期间,我先后写了五百多篇新闻稿件,有二百多篇在青海人民广播电台以及《青海日报》《青海青年报》《人民武警报》《解放军报》《战友报》《内蒙古日报》《鄂尔多斯日报》等媒体上发表刊登,三次荣获嘉奖和优秀士兵,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怀想部队三年的兵旅生活,我感恩部队、感恩战友,是部队这座大熔炉锻造了我,才有了今天的我。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脱下军装已有三十个年头,可部队的革命优良传统,让我永远铭记在心,伴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军队培养了我,磨练了我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质,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那些日夜奋战的日子,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军人的职责和荣耀。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干出更大的业绩,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人民。

回顾第一次入伍的经历,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次民兵训练,既锤炼了我的意志品质,让我学会了团结协作和忠诚担当,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军人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无论是在边疆守卫,还是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军人们总是冲锋在前,守护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我明白,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保卫国家,维护世界和平,如果部队需要,召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