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响吵总第479期 >2024-09-19编印

我的高中生活片段琐忆
刊发日期:2024-09-19 阅读次数: 作者: 邱波

我的高中生活片段琐忆配图.jpg

汪国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成功的因素真的是有很多,诸如天时、地利、人和等等,所以我们常常会发觉,最有名的书法家不一定就是字写得最漂亮的;最有名的作家不一定就是最有文学才华的;最有名的歌唱家不一定就是歌唱得最好的,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形也的确如此。这是我在高中期间读过的所有文学作品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名言。往事如烟云,想起我高中时期的那些日子,许多记忆片段又依稀走进脑海……

我于1987年进入母校达拉特旗第一中学读高中,到1990年毕业。高中的这三年,尽管当时学业竞争让多数年轻人无暇顾及学习之外的其他事情,但从人性化的角度看,多数的老师和同学都还曾给我留下过美好的印象,并时常温暖着我的记忆,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九十年代,是我国高考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因为在当时,只要能够考上大学,就如同是挣到了铁饭碗,尤其是能到知名大学的好专业读书的话,那就更如同是已经为一生打下了大半个江山一样了。所以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把上大学,特别是到名牌大学读书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砝码。故苦读书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那个时期整个高中生活的主旋律。

记得刚上高中那会儿,感到能踏入旗内唯一一所名牌高中就读,而且按照中考成绩被划分到了重点班的我,私下里还着实沾沾自喜了一番呢。每日迎着徐徐的晨风,走进有朗朗读书声的校园,整个人都融入了一种发奋学习的浓厚氛围,聆听呼延廷、胡浩、李文光、高玉峰等老师的讲课,确实是精辟入微。当时已是改革开放年代,学生们把上名牌大学、甚至将来出国留学,当做是自己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那时在校园的西边是一片菜园地,其间还有两排不知名的高大树木,早晨那里的空气也格外清新,田间树下,多少莘莘学子都在那里留下过年轻的辛苦背书的身影,心中盘旋的壮志,让寒窗十年的分量变得更重了。

也许就是从上了高中以后,我的性格出现了分水岭般的变化,周围的亲戚朋友都惊异地说我变了,说我越来越沉默寡言了,人也像块木头似得,失却了以往的机灵劲儿。有谁知道三年的高中生活在我心灵上背负的沉重压力已然成为无奈的叹息,也曾一度让我的生命蒙上了阴影。“姬拴补习了八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就应该向姬拴学习,学习人家那种不屈不挠非得考上的顽强精神……”曾被奉为楷模的姬拴精神,在我耳畔萦绕了三年,听得我头都炸了……也许是命运捉弄人,我从高一下半学期就出现了神经性头疼,兴许就是长时间枯燥单调的学习让我由此产生了不适应,首先是心理上的压力,整日都埋头学习,连晚上做梦都是在课堂上做题和考试;继而是生理上出现了障碍,头疼失眠,最后发展为一看书就犯病。看到别人都在争分夺秒抓紧学习,心里更是着急上火,越是如此头痛越烈。在痛苦与矛盾的恶性循环作用下,我的厌学情绪与日俱增,而且一听到父母和老师喋喋不休地说教就无比心烦。我最不愿面对的是人们对我这样一个学生摇头摆手的表情和满是失望的眼神,于是我就选择了沉默和逃避。

每当夜晚坐在台灯下看书时,只要出现头疼现象,我便会用钢笔在书上狠狠地扎出许多碎眼,然后把书厌倦地推开,拿出抽屉里心仪的三毛的一本畅销文学作品,时隔多年几乎忘记了书名,好像是三毛的自传体小说《哭泣的骆驼》,书中作者那种带点孤僻个性的生活,以及一段与异国青年荷西充满浪漫的恋情深深地吸引了我,令我的心不由得徜徉在书的漫漫情绪中沉浮不定,犹如看见旷野里的天空下,有一株明艳的树在四季的轮回中发芽生长,一直到凋零飘散……沉浸在书中的我常常会忘记时间,忘记自己,忘记烦恼,甚至忘记了头疼,说来也奇怪,我在看自己感兴趣的书时,头疼现象就鬼使神差地消失了。起初我并不想把这种反常状态告诉父母,因为他们从来都是生怕我看课外书而影响了正规学习的那一类型家长,如果他们知道我如此异常,恐怕会更失望的。曾有一段时间我在灯下看书一直到深夜,但并不是在勤奋学习,而是有时在读小说,有时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描摹一些名画,琼瑶、三毛、金庸的许多言情和武侠小说,还有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比如《红楼梦》《复活》《茶花女》等,就是那时读的。我描摹过徐悲鸿的马,还有钟馗骑驴、女娲补天等中国画,描摹最成功的还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很逼真,以至于让我爱不释手。在家人们酣睡的时候,是我最为自由的快乐时光,我可以干我喜欢的事情。但同时,我也为我的不务正业,在无奈中深深自责过。直到我的成绩直线下滑,母亲也终于在抽屉里发现了我的“异端类书”,父母疑惑的眼神刺痛了我的心,我不想做任何辩解,只是一味的沉默……

很快班主任杨玉玺老师对我这个差生进行了家访,当然杨老师和父母谈的最多的还是如何让我抓紧时间学习,可我又何尝不想把学习成绩提高呢,我的心里狂喊着:我一看书就头疼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况且我的许多课程都有了夹生内容,想要提高成绩谈何容易?那一次家访尽管杨老师态度温和,与我的父母一起询问了我的想法和学习方面的困难,他们第一次这样关心我,让我的内心感到了一丝温暖,但我积郁已久的厌学情绪,让我对谈学习就逆反的心理无法一下子扭转,所以我在许多问题面前依然一直保持缄默,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似乎已然成为一个不可理喻的“傻瓜”。在巨大的失落中,我总是借故头疼而不去学校上学,因为我一踏进校门就好像有头疼的感觉。

记得在那些落寞的日子里,与我同样感到有学习压力的几个同学在校园西边的田地里、平房的宿舍里促膝谈心,几个同学在一起时总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在飞扬,似乎有好多说不完的有趣事情,但细想起来又似乎什么也没说过……每次考试成绩下来时,我们都会投给彼此理解的眼神,这样的友谊已经永远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以至于在相隔多少年后的任何时候,都能从心底升起同学的亲切之情!

当然,高中阶段也有过让我感到风光的时刻,记得我们班团支部在出学校的黑板报时,有绘画专长的我就露过一手,板报栏内,我画的报头和漫画是那样的美,许多同学都站在黑板报前驻足观看啧啧称赞,那一刻,我是有一些成就感的!

后来,学校里发生了一件让我震动很大的事情,就是与我们同一届理科班的一个男生因为多次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在屡屡受挫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这位同学尽然投湖自尽了。对此我感慨万千: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又何必非得去挤考大学这座独木桥呢?当然,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的不仅仅是学校和家长,而且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片面人才观的错误导向,也是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通过这次事件的影响,我在反复思考了人生价值后,郑重向父母提出请求:“我不想在重点班了,给我调一个班吧,反正我对于能否考上大学已经不在乎了,去了非重点班,可以适当缓解一下学习上的压力。”当时,我是在父母、老师以及许多同学的不解和惋惜中主动调到同年级的另一个班的。该班的班主任高冰老师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表现出过多的吃惊,而是温和地微笑着随口问我为什么要到非重点班,我如实相告说,学习落开了,跟不上进度了。于是高老师便拍了拍我的肩膀没再说什么,并亲自把我领到他们班,给我安排了座位,算是收留了我这个学生。

高冰老师另外一个不同于其他老师的地方就是,从不给学生灌输什么竞争思想,其实我们也知道作为一个老师,他当然明白所有高中学生都必然面对的是考大学问题,竞争也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他之所以没有把奋斗呀理想呀挂在嘴上,可能自有他的道理,也自有他的明智之处吧。

离开重点班,我的心里虽然如释重负,但也夹杂着几许失落的情绪,我独自一人跑到我家门前的农牧学校操场上,撸了一把柳树叶子,登上空落落的升旗台,从高处撒下树叶,看着那旋转飘落的树叶各有不同的姿态,我哭了,人生不就如同这飘落的树叶吗,在风中没有定势、变幻无常……

读完高二,给我们代英语的呼延老师要调回故乡南京工作了,在暑假,我们去到她家与其话别送行,没想到我们平时看到的教学严谨、风度从容的呼延老师待人竟然是那样的随和温婉,她见我们到来,便连忙停下了收拾行装,亲自为我们切西瓜,在边吃边聊中,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就走神了,把手中一牙西瓜都吃光了,嘴还在下意识地啃着,呼延老师见状,笑着又把一牙西瓜递到我手上,并风趣地说,西瓜多着呢,咱不能啃瓜皮呀!说得大家都不约而同笑起来……当年,同学们都非常留恋这位南京老师,因为她的教学水平很高,是那个时期达拉特旗第一中学屈指可数的顶级老师。临别时,呼延老师答应大家,在学校建起教学大楼时,还要回来看我们,年轻天真的我们就真的期盼起那个不是诺言的约定来,这么多年来,我们再也没有见过呼延老师……

记忆如蝶,纷繁翩飞。尽管我在高中阶段不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但我依然要为自己曾经走过的那段青春岁月喝彩,因为当时的自己那样纯真,不谙世事,而且还是一个糊涂得把握不了自己命运的年轻人……今天,回首那段时光,我只是会心一笑,因为,我记得汪国真说过:青年的可爱不仅在于他的优点,也在于他的弱点。我认为这句话说得真好,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