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响沙总第466期 >2024-06-13编印

话说端午节
刊发日期:2024-06-13 阅读次数: 作者:李前唤

话说端午节.jpg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了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据史料记载,端午节起源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一个节日。后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又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相传,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之策,却遭到了朝中奸人的强烈反对,致使其被革职,赶出都城,流放异乡。屈原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绞。他虽报国无门,却又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怀抱一块大石头,毅然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投江后,当地老百姓闻讯赶来,划船捞救无果。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还有的老百姓怕江河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吸引鱼虾抢食米团,保护屈原尸体,后来就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吃凉糕的习俗。由此可见,端午节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各地产生了许多不尽相同的节日习俗,就拿家乡人来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端午节习俗也有多种多样。

吃粽子、吃凉糕。端午节的粽子或者凉糕一般都配有红枣、白糖等甜食,据说这是为了惹大江里的鱼虾龟蟹嘴馋,把它们从屈原的尸身旁引开,不让屈原身体遭受侵害。当然,吃粽子保护屈原尸身的习俗发源于中原地区,随着历朝历代人类的迁徙使这些民俗文化也就自然而然流传到了我的家乡。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初家乡人没有做粽子的条件,没有糯米,也没有粽子叶,但是有黄米,也叫软米,同样和糯米一样发黏。用黄米配上红枣将凉糕做熟、摊开、冷却后再切成二、三寸的方块,撒上白糖,就成了绝色美味的“凉糕”啦。有条件的人家做凉糕时还放入适量的枸杞、果脯,味道更是鲜美。后来改革开放,市场繁荣,南北商品大流通,糯米、粽子叶满足供应,家乡人由过去的端午节单一吃凉糕变成了凉糕、粽子随便吃。

挂艾蒿。艾蒿,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是一种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也同样因保护爱国诗人屈原尸体而在我们当地流传久远。另外艾草具备特别的医药功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道:艾蒿是一味中药,也叫艾叶,其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功效与作用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祛邪,外治皮肤瘙痒。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本品具有止血、镇咳、平喘、镇痛、抗炎、抗菌等作用。在我家乡,人们就出去挽艾,然后制作成一些艺术品,分别挂在家门上和小孩的头上,寓意辟邪。剩下的在阴凉干燥处阴干、储藏、备用。

佩戴五色丝线麻刷子。五色丝线和用彩线制作的麻刷子是端午节吉祥小饰品,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色线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由古代文身之俗演变而来。端午这天,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日习俗。传到后世,五色丝线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小饰品,制作也逐渐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人们用红绿黄蓝黑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腕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才解下来焚烧或者投入长流水中让刮走,也有的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下雨天,把五色线饰品剪下来扔在雨水中让飘走,这样一是会给自己带来一年的好运,二是当雨水或长流水把五色丝线刮到大江以后,能为江中的屈原辟邪。我由于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比较传统的家庭里,所以,至今保留着这些传统习惯,每年临近端午节时,总是要到小超市给孙子们买一些端午节小饰品,然后再给她们讲述一些有关端午节的历史故事。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各种颜色的碎布缝制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香气扑鼻。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包、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清香四溢,辟邪镇静。过去,我们当地的巧媳妇儿们每到端午节期间,总少不了给自己的孩子手工缝制各式各样的香包香袋,现在不用自己手工缝制,每当临近端午节,市场上五颜六色的香包香袋琳琅满目,随手就能买到,方便了许多。

喝雄黄酒。老人们传说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之后,他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鱼虾吃掉他的遗体,想尽各种法术救助,其中一位老中医抱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醉晕鱼龙虾精,保护屈原。果真,一坛酒倒入大江不久,水面上立刻就漂浮起了不少被醉晕了的鱼虾龟鳖等水下动物,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家乡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有在端午节喝酒的习惯,尤其是男人们,白天喝酒怕影响工作,但到端午节晚上,总是要喝得有了几分酒意方才收心。至于一些不能喝酒的人和小孩,也要给他们的耳朵、嘴巴、肚脐等处涂抹上烧酒,有利于辟邪。还有一个迷信的说法是:端午节喝酒或者是给不喝酒的人身体上涂抹烧酒,能使已经附在人身上的妖魔鬼怪现出原形。大家看过《白蛇传》的故事,白娘子在端午节饮下了法海和尚泡制的雄黄酒而现出原形的这一情节,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端午节喝酒或者涂抹烧酒,不仅是为了保护爱国诗人屈原的尸身,同时也是为了使自己扶正祛邪,一举两得。总之,民俗文化丰富而厚重,只是本人不才,知之甚少,今将端午节习俗略提一二,如有不妥,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