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综合新闻总第135期 >2019-01-05编印

久病床前有孝女
——记我旗第一届“达拉特好人”获得者高玉珍
刊发日期:2019-01-05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通讯员 张瑞芳

02高玉珍.jpg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言外之意,久病床前的孝子孝女才是真正的孝子孝女,能几十年如一日在父母病床前尽孝的更是难能可贵。我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高玉珍就是这样一名孝女,她几十年坚持不懈,尽心尽力为年老多病的父亲养老送终,为瘫痪卧床多年的母亲赡养尽孝,在街道社区、单位、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中传为佳话,谁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高玉珍的父亲患有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症,高玉珍虽有兄妹四人,可哥哥30年前就去世了,两个姐姐又没有固定收入,生活也比较拮据。高玉珍很体谅两位姐姐的难处,照顾老人这副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

  30多年来,高玉珍的父母经常看病,不是这个住院,就是那个检查配药,究竟看了多少病,住了多少次院,数也数不清,住院时间长则一月四十天,短则半月十天。

  2011年4月,高玉珍的父亲因严重肺部疾病,在旗人民医院住院一个星期仍没有好转,又转到包头中心医院治疗,当时住院病人多,没有床位,住进了急诊科二楼打起了点滴,老人没多久就开始上厕所,一连上了7次,然后就处于昏迷状态,她又要楼上楼下缴费取药,又要照顾病重的父亲,急得团团转。经反复沟通协调,老人终于住进了呼吸科病房。当老人苏醒过来,看到自己浑身插满管子和器械后,烦躁的老人自己把管子和输液器械全部拔了下来,导致尿道划伤、出血。对于父亲的烦躁,她只能和大夫进行耐心地解释、劝导,这一住就是40多天。这期间,高玉珍没睡过完整的觉,因疲劳过度及惊吓,得了急性痔漏,疼得坐卧不安。即使这样,高玉珍也没有回家休息一天,坚持一边照顾老人,一边给自己治病,直至老人痊愈才一起回到家里。

  2011年6月,高玉珍的母亲因缺钾血症住进了包头中心医院,一住就是28天。28天里,医院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家人劝高玉珍赶紧把老人接回家,她执意让母亲留下治疗,通过一段时间抢救,硬是从死亡线上把母亲拉了回来。

  2011年8月,父亲又因心血管堵塞住进了医院,做了血管支架手术,还是她日夜守护在父亲身边,照顾着父亲。2012年,父母双双住院治疗,为了便于照顾,医院把两位老人安排住进同一个病房。2013年2月6日,一场大病夺走了高玉珍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同年8月2日,母亲突然摔倒在地,昏迷不醒、全身瘫痪,成了植物人,这以后的生活起居全靠高玉珍无微不至的护理。

  从此,高玉珍开始了单位、家两点一线每天几十公里的奔波,回到家里首先得给母亲换洗尿布,喂水翻身,打针喂药,像抱小孩一样抱着母亲下楼去晒太阳,在她的精心护理下,老人身上没有一点褥疮。

  高玉珍每次给母亲喂饭,老人吞咽非常困难,炒菜、烩菜都得替她嚼碎才能喂进去。有段时间,老人不能张嘴吃饭,她就用注射器一管一管打流食给老人吃。高玉珍没有丝毫怨言,尽心尽力地侍候着母亲。她说:“百善孝为先,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成人不容易,父母的恩情永远还不完、补不清。”

  高玉珍不仅精心照顾父母,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高玉珍言传身教影响下,她的儿女们也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下班后也会抽空帮助母亲,回来给老人翻身、喂水。连小孙子吃小食品时也总是想着先给太姥姥吃,女儿参加工作两年就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高玉珍的事迹在街道社区、单位、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中传为佳话。高玉珍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的职责。”

  2018年12月,高玉珍被评为了“达拉特好人”。高玉珍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孝老爱亲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