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响沙总第250期 >2020-05-19编印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刊发日期:2020-05-19 阅读次数: 作者:张喜燕

1590033469326309.jpg

        翻开字典,是这样解释读书的: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

        毛泽东这样解读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指出:“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对此,我深以为然。

        2020年开年,在疫情的笼罩之下,全中国上下都在争分夺秒的与新冠病毒做着斗争。

        期间,有无数或感人、或令人振奋的人或事被人熟知。这之中,有一张照片迅速走红网络:众多床位中,有人在躺着玩手机,有人在聊天,唯独一位年轻人正专心致志地在看书,彷佛身边的纷繁嘈杂都与他无关。

        在网络上,这个人被大家称为“清流哥”。他今年39岁,这次恰逢他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和家人都染病。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从容淡定地翻着手中的书本的他,令人感叹。

        记得英国作家毛姆写过一本书,叫《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一个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大概就是给自己营造了一座最安全的屋子,他的名字叫自信!

        从教九年,我发现读书包治百病:治疗不自信、治疗不开心、治疗目光浅、治疗没办法……一本书就像一个精神的小宇宙,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慰藉。

        2019年我完成了一百本名著导读,我从《苏菲的世界》学到了对世界永远保持好奇心;从《老人与海》里学到何为幸福人生;从《红星照耀中国》里知道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着眼里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知道了“天王盖地虎”,下一句“宝塔镇河妖”它们正是出自《林海雪原》……

        让人印象深刻的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庆余年》,更是让我看到了读书的意义。男主范闲饱读诗书,记忆力出众,穿越到古代的他,人生就像开了挂。他借酒斗诗,唐诗宋词张口就来,一夜之间成为整个庆国的“诗神”,名声大震。他说:“我看过的每一个字,读过的每一本书,都记得丝毫不差,历历在目。”

        诗词、书籍的美好,就在于它们不因历史的改变而褪色,永远能引发人们的共鸣和震撼。

        读书的作用,不一定在于功成名就,更重要的是让你获得内心的平静,拓展了见识和眼界。

        就像作家亦舒说过:“人生所有烦恼会不多不少永远追随,但学识涵养可以使一个人更加理智冷静地分析处理这些难题。”

        在以色列,周六是安息日。商店、饭店、娱乐场所大都关闭,公交也停运,人们在家中静心祈祷、反思。唯独读书、买书是被允许的,书店照样开,买书的人络绎不绝。因为犹太人有句俗语: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

        在他们看来,读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诗歌、文学、艺术如同水和粮食一样重要。在犹太人家庭中,书柜一定要放在床头,而且,书损坏了一定要修补。犹太人刚刚开始教孩子读书的时候,会放一罐蜂蜜在旁边。孩子读一句书后,让他舔一口蜜,即“书中自有甜如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

        而对比之下,去年中国的人均阅读量仅为7.99本。这也就是为什么犹太民族的人口只占世界的0.2%,但却获得了近30%的诺贝尔奖。

        我们总是用浮躁代替了思考、用焦虑代替了行动,却忘了,读书是最快通向高贵的路。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有过太多繁华的帝国,后来随着岁月慢慢湮没;有过太多奢靡的物质,今天早已化为无形烟火;有过胜利也有过屈辱,有过风光也有过卑微。但最后留下来的,只有那些最伟大的精神。

        所以我们应该阅读经典,只有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那些浩瀚如海的作品中最闪亮的存在。

        这样,我们才会更平心静气地面对自己个人的挫败。就更有了在这个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并存的世界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