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宽,是旗教育体育局干部,2014年,他接受组织派遣到中和西镇翻身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3月由于工作需要,被调整到树林召镇三顷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期间,马宽同村支“两委”围绕便民、富民、美村、强村的目标,抓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抓人居环境和基层党建,凝心聚力带领群众不等不靠、努力作为,让三顷地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建工作不断加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更加方便。
强班子 为民解忧扑身子
2018年3月,马宽担任三顷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从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入手,筹集资金4万余元给村委会购置了新办公桌、档案柜,配置了电脑和打印机,为村民活动室铺塑胶地板,同时为了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赞助村文化活动5000元。马宽带头讲党课,课堂上他的承诺掷地有声: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制度,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为方便服务百姓,马宽带头值班,建立村干部“全天候”值班制度。在资金使用中,他严格执行报账制,落实村监委会监管制度,无一违规违纪现象发生。两年来,他积极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发放法规政策资料1500余份。
五年多的包联驻村工作经验,刚下乡的茫然无措变成现在对工作的冷静思考,五年来,他和群众打交道的时间比家人都多,早已走进了农村的生活,适应了第一书记的工作。他明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依靠强硬的团队,更要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所以,一有时间他就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讲政策、解纠纷、看状况、聊生活、算收支、话远景……每一天他都是早出晚归,每一天他都感到充实快乐。有时路走多了,话说得多了,晚上回来,他一头扎到床上就不想再动了。
谋发展 富民强村提动力
“扶贫先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牢固树立‘人穷不能志短’的意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勇气。”近日,马宽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摘编》专题会上提到这段话。
马宽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论述不仅要学,还需要结合实际去做,思想问题不解决,内生动力不激发,一切就是纸上谈兵,不能让老百姓只看不做,导致上热下冷。
通过五年多的包联驻村工作,他深深感到,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只有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恢复“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要想实现全体村民都脱贫致富,就要想方设法增加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能总是躺在党和政府的怀抱里,必须要研究自身“造血功能”,发展产业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顷地村虽然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但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只能依靠出租村委会的房屋得到部分租金,再无其他收入来源。在了解这一情况后,马宽立即与村“两委”开会协商成立三顷地村工程队,并积极与教育体育局协调,最终成功中标耳字壕小学、高头窑小学水冲厕所及零星维修改造工程。工程于2019年7月15日进行施工,所得20多万元利润全部归村集体所有,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全村的困难群众和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拓宽了收入来源。
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他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驻村工作的第一追求,用产业项目建设统领全村脱贫大局。如果把全村的脱贫攻坚比作一盘棋的话,那么产业项目就是这盘棋上最关键的一颗棋子,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了产业,满盘皆活,没有产业,举步维艰。三顷地村地处树林召镇城郊区,现拥有达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他计划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利用尚华食品园区场地,一年办四个集市,每季度一次,截至目前,场地和招商已谈妥,正在审批手续。同时,在工作队的引领下,三顷地村正在改建原村委会,拟建成馒头厂、豆腐坊、粉条厂,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成后由包联单位教育体育局协调给镇内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供货,因为疫情的原因,该项目计划9月份运营。
马宽到三顷地村后,根据实地考察调研和农户攀谈,了解到三顷地村种植结构单一,2020年开始,他致力于种植结构调整,通过积极与农户沟通协商,在白房子社、树圪卜社两个社共承包了219亩土地,种植贝贝南瓜和土豆用来发展集体经济。
马宽说,脱贫攻坚工作越到最后,越不能麻痹大意,重点在未脱贫户和临界贫困户。同时,要全面掌握非建卡贫困户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上下一心,真正达到脱贫路上一个人都不能掉队的目标。
(驻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