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响沙总第381期 >2022-07-28编印

饺子里的智慧
刊发日期:2022-07-28 阅读次数: 作者: 严明亮

32.jpg  

    中国人是最讲究亲情和团圆的国度,节日里,儿女们都要回到老人身边,特别是过年,遍布天南地北、国内海外的游子都要想尽办法与老人团聚,形成了地球上高等动物一次最壮观的大迁徙。一家人团聚,吃什么?怎么吃?是团聚后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的餐饮文化中蕴藏着深邃的智慧。我认为,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舌尖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非饺子莫属。吃饺子,是中国家庭团聚的一个传统节目。家庭团圆要吃饺子,迎送客人要吃饺子,除夕吃隔年饺子,立冬防冻耳朵要吃饺子。

  做饺子的过程是一个大家庭的集体活动。包饺子的几道工序是相对独立的,和面、切肉、剥葱、捣蒜、拌馅、擀饺皮、包饺子、煮饺子,最后收拾“战场”,需要全家老小一齐上阵、团结协作、分工负责。这时,饺子已不光是一种美食,已成了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做饺子的场面,展现出一幅祥和喜庆的中国家庭“欢乐人和美”的图景。男人对美食味道要求相对较高,舍得放肉、下重调料,因此,切肉、拌馅自然成了馋嘴男人们的事;和面、擀饺皮虽然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对饺子的味道不会产生质的影响,可以让没有经验、体力充沛的年轻人去做;剥葱、捣蒜的活儿可以交给孩子们,他们可以坐着小板凳到角落里去干。包饺子可以全员参与,当然要培养几个好奇心强的小朋友。包饺子的过程中,大家讨论着怎么煮饺子才能让饺馅不老、饺皮儿不破。经过辩论,最终,能说会道的“逞能货”女婿荣幸中标,承担了煮饺子任务。但大家并不服气,饺子出锅后,边品尝边对照多嘴女婿煮饺子高论对每一个饺子进行仔细验证,在终于找到了破绽,举起一个失败的案例向大家展示后,全家人会夸张地为他贺倒彩,将这种热烈和喜庆推向高潮。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大家手不停,一直互相交流着一年来经历和听到的新鲜事。男人们谈收成,谈工作,谈外面世界的精彩与无奈,谈人情冷暖,谈国家、谈世界、谈天气、谈经济、谈科技、谈宇宙,最后谈到 UFO 和外星人……女人们谈做饭,谈老公,谈父母,谈孩子抚养和上学,谈减肥、谈保健、谈物价,一直谈到食品安全问题……孩子们起先还好奇地听着,一会儿就没了耐心,开始互相对比谁包得饺子最难看,起哄吵闹声越来越大,最后发出了海豚音,严重地影响了大人拉话,被大人训斥得一哄而散。央求母亲拿出礼花炮和“马粪香”,跑到屋外放鞭炮去了。

  智慧的老人在包饺子的过程中一切听从着儿女的指挥,做着拿工具、找家什、收拾醋酱油的打下手活儿。克制住起身帮忙的冲动,坐在不影响儿女们干活的“利静处”,眯着眼睛欣赏着事业有成的儿女们在一起说笑、协作的场景。男人们吃得满头大汗,拍着肚皮推开饭碗,点燃一支烟,半躺在沙发上,嘴里嘟哝着因为做得太香,有点儿吃撑了,需要“圪躺”一会儿的那些不着边际的理由,收拾“战场”的任务理所当然就落在了女人们的身上。整个包饺子、吃饺子的过程不但让大家品尝了中国的传统美食,实质上是一大家人一次愉快的家庭联欢活动。再好的团圆最终都要以难舍的分别画上句号。几天后,孩子们要各奔东西。父母不拦也不能拦,他们甚至不能掉泪,中国的父母知道,忠孝不能两全,好男儿志在四方,孩子有他们的事业,迟早要远离他们去广阔天地做更大的事。临行前,父母会再给儿女们包一顿饺子,给饺子赋予了别离牵挂的责任。告诉儿女,老人是皮,儿女是馅,父母无法用他们日渐孱弱的身体一直把孩子们紧紧包裹在一起,他们将愿望化作饺子,用饺子皮来包裹孩子的心;他们希望儿女要像饺馅一样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严寒酷暑和生活的艰难。

  含蓄的中国父母不用语言,他们用包饺子表达对儿女的思念与牵挂。中国的父母知道,总有一天他们会逝去,他们教会了儿女包饺子,让儿女经常聚在一起包饺子,那样,在他们离开后,包饺子时的团圆和谐的图景就会经常在儿女们的家中出现,这种团圆文化就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父母知道,总有一天,他们的儿女会明白他们那颗无私的、炽热的爱心,明白他们的希望以及饺子里包含着的智慧。